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

關於樓市的兩則新聞,兩段分析

Technorati 的標籤:

5月4日

施永清先生於<am730>中,寫了一段‘從通漲與利率看樓價’的文章,從他(地產老闆!)的角度解釋樓價升跌因由。

他的解釋是香港剛實施最低工資,又遇著經濟好、失業率低,於是通漲便無可避免地日趨嚴重。加上經濟好,股市上升,人們賺了錢便買樓投資。買樓後,便放租;現時租金回報率約兩至三厘,但按揭利率卻只有兩厘多,租金足夠支付利息支出。

老闆最後總結為樓價會一直上升,直至租金回報率低於按揭利率時,樓價才見頂。

5月6日

羅家聰先生於<信報>中,用實質數據分析現在樓價是否合理。他的觀點是「讓人住、讓人買」的樓,是有其內在價值;但若是買入後不入住也不放租只等升值的(純炒樓,內地人最興),那樓宇便只有交易價值而沒有內在價值。而現在似乎已脫離了「讓人住、讓人買」的基本因素。

羅先生總結為不合理的最終都會合理化。

5月13日

政府成功賣出三幅地皮,共為庫房帶來57.31億收入,每幅地成交價均比開出價高,成績十分理想。比開價高出最多的是元朗牛潭尾用地,每方呎成交價6,548,比開價高124%,預計日後落成開售價接近一萬元;而最高成交價的是位於司徒拔道地皮,成交價44億9千萬,每呎成交價24,839,估計日後落成開售最少3萬2千元。

麵粉價貴過麵包價,市場總結為發展商對後市樂觀。

5月13日

羅家聰先生再於<信報>中,再用另一些實質數據解釋樓價與通漲的關係。原來大家一直認為‘買磚頭抗通漲’的邏輯是不合邏輯的,起碼沒有數據支持這是對的;相反,通漲是因樓價上升而起。理據是樓價是未來租金的折現,而租金佔消費物價指數三成,故樓價帶動未來租金,從而直接推高未來通漲。

先生認為買樓抗通漲是癈話,因若樓價轉勢下跌,通漲亦應隨之消失,甚至令你輸掉身家。

以上好友淡友立場分明,此刻未分勝負,你信邊個?我自己就是羅家聰先生的小粉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