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

沽金

Technorati 的標籤:

近日金價勢如破竹,連平日只看娛樂新聞不看財經的太座亦留意到,說早知上年便應買入黃金保值。的確,金價的升勢確實凌厲,過去一年已升超過50%,由1千美元爆升至現在1.5千美元,但現價金價是否值得追入?我看無論中短線而言,金價已到頂位,甚至應該沽清。

其實回望過去40年金價走勢,除70年代因美國廢除金本位而令金價由110美元飆升至660美元外,金價由80年代到2000年這20年裏,不停下跌,正所謂十年黃金變爛銅,這段時間對投資者而言,黃金毫無投資價值,持有黃金可說是自尋死路。

直至2001年,才在270美元成功築底,直升上08年的968美元,7年多時間上升260%,之後再到08年美國QE狂印銀紙,至使金價失控地由08年的不足1千美元直飆上近日的1500美元,2年多再飆50%,即現價已較2001年最低位已然上升460%,若比較70代的黃金牛市,當時亦上升5倍,與今次的牛市差不多,不可以說不厲害!

但若以時間比較,70年代的牛市只維持了3年多,但今次的升浪由2001年開始,已足足10年時間,超越一個正常牛市所需時間。

其實自人類發明了紙幣後,黃金白銀等這類貴金屬,已由日常交易所需,慢慢演變成大部份只用作首飾妝物等用途,可以說沒有實際價值,這便解釋了為何黃金在80年代維持了足足20年的大熊市,因黃金已由主要交易貨幣淪為次要貨幣,經濟學說的良幣驅逐劣幣正是這個意思。

但黃金真的是劣幣嗎?實情是剛剛相反,在我們錢包內用作每日買賣交易用的錢才是真正最劣的貨幣。

這些`錢`嚴格上只是一張白紙,只是在上面印上相關面額,再加上貨幣發行機構的簽署,這便是我們的紙幣。簡單地說,這些紙幣,值錢與否,全靠貨幣發行機構的信譽,在香港是匯豐(005)、渣打(2888)及中銀香港(2388)等發鈔,理論上是可靠的,至少我們相信它們一段長時間內不會破產倒閉,港元應不會變成廢紙!

但世上實在太多不負責任的人,如美國政府及聯儲局,金融海嘯後不停印鈔,紙幣隨印隨有,至使美元匯價因大量供應下,不斷下跌導至通貨膨漲,今天黃金價格升上1500美元一盎司,很大程度和美元貶值有關。但更不幸的是,港元竟和美元這種不負責任的貨幣掛勾,使港元不受控地跟隨美元一同貶值,這才真正是港人的不幸!

當人們開始發覺手上所持的貨幣可無限量供應,而其他天然資源及金屬等則限量供應,聰明的投資者便將資金投放在這些資源商品及貴金屬上,黃金的投資價值再次顯現。

但可惜世事無常多變,正如前文所述,黃金現價很大程度和美元有關,那麼黃金現價是否超買,還得看美匯會否超賣反彈。最新的美匯指數下跌至74,09年74.8的低位彈指可破,甚至直迫08年71.4的十年低位。

雖然坊間很多分析也指出對美匯長期看淡,可能美匯真的有機會下試71的歷史低位,但要破位而下,我覺得未必,物極必反,美匯在此水平,可以來個終極大反彈。

上星期三,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公開表示,說中國的外匯儲備過多,需要作多樣化的投資。周小川的言論,表面上是為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作對沖,但內裏可能另有含意。現時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,最主要的來來去去也是美國、歐洲、日本等的國債,中國政府自然亦不例外,要將儲備多樣化真的談何容易!所以周小川的話可能暗示給某人某國知,若你們不再正視本身貨幣的幣值,再任其貶值,便不要怪我們不給面子,不再借錢給你們,沒有我們借錢給你,看你如何過日子!

周小川不是得個講字,過去四個月已減持212億美元美債,雖然佔總數11,540億美債,這212億只是零頭,但這行動足令聯儲局內部意見分歧,不再一意孤行任出QE狂印銀紙!

債王格羅斯最醒目,一早沽清美債,變相支持中國政府的意見。

聯儲局此刻要做的事,就是待QE2完成後,令美匯來個轉身大反彈,以討回各債主的心。

好了,現在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,金價現價是否到頂?相信答案已呼之欲出。

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

加息夢驚魂

Technorati 的標籤:

中國、歐洲、印度及亞洲各國在過去幾個月都先後加息,反影通漲問題已殺埋身。既然要打壓通漲,理應不斷加息直至通漲投降為止,但各國對加息態度上,又好似決心不大,又想加又想唔加,好似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,加息前態度堅決,但加息後態度立即軟化,似有難言之隱,究竟所為何事?

在是否有QE3之前,聯儲局內部已經有爭坳QE2應否提早結束,姑匆論QE2能否繼續甚或有冇QE3,美元長線向淡已是市場共識,近日債王格羅斯(Bill Gross) 就身體力行,以行動「支持」美元下跌,將由其管理的PIMCO Total Return基金內的美債全數沽清,擺明睇淡美元,賭QE2後美債急跌孳息上升。

身為債王,格羅斯的觀點想法自必有其道理,而他的一舉一動亦為市場關注。假如真係俾佢買中,QE2後美元不斷下跌(其實現在已經係咁!),甚至出現急速下瀉,咁樣大部份以美元計價的原材料及商品價格,如石油、銅價、煤價同黃金都會立即爆升,通漲亦如坐火箭直飛上太空。

其次,因匯率是相對的,響咁情況下,如果其他各國早過美國加息,只有加添美匯下跌壓力,之所以就算全世界都預期大通漲潮即將殺埋身,都唔咁敢大幅加息原因!

照咁樣推斷,通漲咪會失控?又未必!我覺得最有可能出現情況有兩個,視乎聯儲局取向。

第一,假設QE2後唔再推QE3,聯儲局停止買債,債卷需求一下子出現真空,令孳息上升,同債王預期一樣,除非聯儲局真係好陰謀咁放棄美元,否則只有加息一途才能拯救美元。而且美國仲會因美元下跌,變相變成輸入通漲,對美國經濟有好大影響,不利奧巴馬選舉連任,響政治同經濟壓力下,佢一定要保住美元。QE2將於6月結束,所以就有人開始賭美國最快年尾加息。

第二,同上面相反,假設聯儲局最後通過推出QE3,咁就唔駛我講,相信大家都會估到美匯會立即直插谷底。到時市場更加多平錢四圍買,大通漲潮即到,你做初一我做十五,到時各國都唔駛再俾面美國,一定大手加息打擊通漲。

結論就係,息口由依家開始只會一路向上,直到降服通漲為止,相信此時亦是投資市場崩潰之時。

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

Inside Job

Technorati 的標籤:
 
清明放假冇野做,走去睇左套戲,戲名叫呃錢帝國’(Inside Job),值得向大家推介。

呢套戲贏左今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,全片詳細解構08金融海嘯的來龍去脈,由冰島開始,如何演變成美國次按危機,最後令到雷曼、貝爾斯登及AIG得大機構相繼破產倒下,以至引發金融海嘯。

高盛、大摩、美林、JP Morgan等大型投行,如何改變政府立場,大幅修例金融條例使他們合法地搶奪我們的血汗錢,令他們的資產由幾十億美元暴漲到過千億美元。

除官商勾結外,同謀者還有我們信到十足的評級機構,原來所有評級都是金錢掛帥,只要願意付出(俾錢!),甚麼評級都可以發給你,冰島同雷曼破產前就仍然是AAA評級!以後見到S&PMoodyFitch再調低愛爾蘭評級,唔駛太緊張,只不過係愛爾蘭唔願意俾錢呢三間偽評級機構

但最令我覺得恐怖的,是同謀者竟然包括哈佛同哥倫比亞等一級學府的教授同校長,佢地同樣在收受利益後,便對那些垃圾債卷,發出安全指引,還極力推介說這些洐生工具有利金融業發展云云!

片中訪問不少猛人,如哈佛教授、80年代聯儲局主席Paul Volcker、中國銀監顧問沈聯濤,連超級大鱷索羅斯都接受訪問,最低死係連佢老人家都唔識乜野係Credit Default Swap(CDO)

片中詳盡地解釋投行如何把有問題樓按,包裝成CDO來套利賺大錢,投行高層賺錢後如何揮霍,買天價豪宅,私人飛機等,雷曼CEO就擁有6架私人飛機,其中一架係767,極之誇張。

呢套戲同宋鴻兵本貨幣戰爭如出一撤,同樣都係指出世界係由一班貪得無厭的銀行家操控,無論你點努力,到最後你的錢都會俾呢班大鱷,利用種種唔同方法食晒,其實都幾悲哀!
 
 

2011年4月2日 星期六

惡性通漲好快到,股市好快創新高

Technorati 的標籤:
 
今時今日講起通漲兩個字,真係連牛頭角順嫂都知勁,買餐好小小閒閒地都過百蚊,人工又加得雞碎咁多,根本追唔到通漲,買時唯有就住就住,真係有苦自己知!

但通漲期間,樓市股市樣樣升,其實都幾好呀!如果通漲係因為經濟好轉,打工仔因加人工而帶動需求上升,從而令物價上漲,這種通漲可以說是健康的,就好像7080年代的香港,一片欣欣向榮,市民大多活得開心。

但依家出現的通漲,是由資金泛濫所帶動,係過多資金追逐有限資源而出現的通漲,並不是由經濟好轉帶動,所以就算股市創新高,我地都感受唔到經濟繁榮的境象,反而通漲所帶來的壓力就日日感受到。

其實連我地小市民都知通漲的壓力,政府冇理由唔知,所以全球各國政府已做好兩手準備,同通漲對抗到底!人民銀行上月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.5%,農行(1288)亦預期今年會繼續上調;印度央行在12個月內加息八次;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已講明下次議息時會提議加息;其他亞洲各國如南韓、泰國、越南等都相繼加息以抗通漲來襲。

其實今次呢個通漲禍係美國搞出黎,美國本身都知,所以美國見依家經濟有小小苗頭,立即見好就收,QE2完成後,好大機會冇QE3

可惜人算不如天算,聯儲局本來想收手,但日本一場大地震,日本央行二話不說接手印銀紙任務,本來已泛濫的資金,依家變成泛濫再泛濫,更多的資金只有做就更高的通漲,在資金你追我逐下,最後就變成惡性通漲,而且一定比預期來得快。

資金過多除了炒高資源價格,當然小不了流入股票市場,大量資金進入股市,結果當然是炒高股市,股市必定創新高,而且係高到你唔信個隻。有幾高?我睇過一篇分析,估恆指會直飆到6萬點!信不信就由你啦。

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

世紀惡性大通漲

Technorati 的標籤:
 
日本地震發生至今已有兩星期多,核輻射問題仍未解決,現在又說地震可能引至火山爆發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看來日本真的流年不利!

大鑊的何止日本本土,更大鑊的亦正在金融市場上發生。在過去的兩星期裡,日本央行已為市場注資51萬億日圓,以今天1:81的匯率計,約相當於6242億美元,已超越聯儲局QE26000億美元。而且美國推出QE26000億是用半年時間,每月逐次推1000億,但日本央行只兩星期便超越此數,為市場所帶來的沖擊,比海嘯還要厲害。

其實連QE2在內,兩輪的量化寬鬆已令美國的基礎貨幣暴增至27000億美元,是08年金融海嘯前的3倍,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亦因此而動搖。經濟學說,假若資金超過實際交易所需時,通漲便會即出現。很明顯,現在此其時也!

通漲殺埋身,各國也不敢怠慢,紛紛加息抵抗通漲,以為可以頂住先,殊不知日本一場大地震,再為市場大手注資,火上加油,通漲必然失控,為惡性通漲來臨的日子開始倒數。

2011年3月23日 星期三

最低工資 vs 最無良僱主

Technorati 的標籤:

尋日睇完一單新聞,覺得好氣頂,不吐不快!

話說尋日香港僱主聯合會在各大報章刊登一封公開信,建議在五月一日最低工資實施後,把僱員食飯時間同假期列為無薪。事後工聯會立即作出回應,指香港僱主聯合會做法無良。

其實桂花池一向反對設立最低工資,稍為讀過經濟學的,都知道設立最低工資是違反經濟學原則。所謂工資,其實是由市場供求所達成的,假若你所從事的工種供應少,技術要求高,那麼工資自然高企;相反,假若你所從事的工種供應多,技術要求又低,那麼工資自然少。所以工資應由勞資雙方互相達成,是不用立法規管的!

好了,法例既然已經通過,現在講乜都冇用,但各位議員有沒有想過,法例通過後得益的是誰?我想應該是僱主一方。法例通過後,他們可以大條道理說成本上升,扣減人手,部份人本來還有三幾千一個月,現在有了最低工資,反而無端給老細炒魷,得不償失!而沒有被炒的,僱主又有理由說因人手不夠,要求延長工作時數!

聽說更離譜的,是老闆先炒掉員工,再要求以自僱形式返工做事,那麼老闆便可以不用支付醫療、假期及強積金等員工福利!現在更建議連食飯都無薪,難道真的要把低下階層的人趕盡殺絕?

在此懇請各位僱主反思一下,你們所賺的一分一毫,你們的員工也有為此付出過,難道你們賺錢就可以,人家只想吃飽飯都唔得?呢個世界係相對,假若大家真係做到咁絕,連一口安樂茶飯都唔俾人食,社會怨氣只會越本越多,來自低下層的抗爭便越見激烈。

‘香港僱主聯合會’應該考慮改名叫‘香港無良僱主聯合會’!

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

紀念日

終於下定決心完成個人網誌,本想上星期五(11/3)面世,因這天是我和太太的結婚週年紀念日,網誌於當天面世特別有意義。奈何當日日本東北部發生九級大地震,及後更引發大海嘯,把心情及目光180度轉移至日本災區,以至個人的‘上市’計劃順延數天。

2011年3月11日,對日本國民而言,絕對是黑色星期五,先地震後海嘯,現在更有核輻射危機,但究竟日本這次大災難,和我們香港有什麼關係,對我們又有什麼實際影響?

今次由地震引發的海嘯,破壞力驚人,幾乎將大半個東北部移平,災民數以十萬計。單單宮城縣就超過三十萬災民,重建災區刻不容緩。

但面對如此大規模的救災行動及重建工程,日本政府在在需財,單在過去數天日本政府便向市場注資合共超過十萬億日圓,但錢從何來?

眾所周知日本乃負債國,而大部份國債都是由日本國民購買擁有,即由平民百姓集資給政府,是典型的國窮民富的例子。日本政府莫財,大可以再次發債由民間籌集資金。但今次恐怕有難度,因今次地震給平民百姓做成的傷害極大,無數災民都已痛失家園,傷亡慘重,正在等待緩助,那裏還有閒錢買國債,加上日本政府在福島核爆事件上處理失當,且更有隱瞞真相的意圖,引起日本民眾不滿,民心盡失,國民會否再增持國債,頗有疑問!

不能發債,可以賣債。日本是美國第二大債權國,若日本政府急需錢,賣掉部份美債吐現應急,實屬合情合理之舉。但日本與美國關係特殊,假如大家有去過沖繩,應該有見過在空中飛翔的美軍戰機及派注當地的美軍。美軍長注沖繩,軍費由誰支付?心照啦!所以日本政府購買美債,尤如交保護費給美國佬,政治成份十分高,同時亦要議事廳通過,何況美國政府求財之心不下於日本政府,更甚是有可能因此而觸怒這位西方大佬,故此法未必可行。

若以上方法皆不行,唯有吹雞搵兄弟幫手,即班資回朝。其實過去數天環球股票市場劇烈波動,恆指更由出事前約23,500點大幅下瀉千多點至22,200點,當中原因除投資者避險情緒外,不排除有日資大舉沽貨,把資金回調日本本土救國。市場上每天都有很多沽空日圓的carry trade在進行中,日資班資回朝,熱錢相對減少(這從近日因大量日圓平倉,至使日圓急升可見一班)。其實此舉應有助減輕亞洲各國的通漲問題,但日本今次大地震兼核輻射危機手尾甚長,問題不是一時三刻可解決,故日資回朝可能需要一段長時間。即市場可能從此少了一條大水喉,熱錢減少資金自然抽緊,是否對剛復甦的經濟構成壓力?對號稱自由市場的香港,資金自出自入,是否更見危危乎!

再者,日本進行大規模重建,對原材料的需求大增,勢令原材料價格抽升,這又會使通漲升溫!還有,今次福島核爆事件,令世界各國高度關注核能源的安全性,而且各國亦可能受民眾的壓力,減少對核能源的投資,未來對核能源的需求亦可能因此而減少!相反,對天然能源如石油及天然氣的需求因此而上升,而能源價值上升,通漲更會加劇!

現在為對付通漲,各國已先後加息,若通漲因此而惡化,相信環球大幅加息的日子應相去不遠。今天香港的樓價已超越97年,但供樓支出比例卻比97時低,原因只是各國人為地壓低利率,低至一個不合理水平,故假若低息日子因此而結束,你說對香港的樓市有甚麼影響?如果你最近置業,真係要小心計計數,不妨為自己做個壓力測試吧!